2024年6月16日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智慧研究院院长贡华南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酒的哲学精神”的讲座。该讲座由成都大学社科处主办,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罗文军教授主持。西华师范大学傅华教授、成都市部分中小学老师以及文新学院2023级全体研究生到现场参与了交流。
贡教授从个人对酒的思考入题,以“味”论中国酒的哲学精神,然后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对酒的态度来说明酒味通神、通人、通物等特点,最后总结了中国酒精神为何。他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味觉优先出发,深入剖析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他指出与古希腊的视觉优先和希伯来文化的听觉优先不同,中国文化的“味”是理解真、善、美和道的关键。从《说文解字》到《神农本草经》,再到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酒的味道被赋予了丰富的哲学和精神内涵。“品饮美学”的精髓便是在酒中与真、善、美和道相遇,是从味达道的过程,也是饮者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
贡教授特别强调了酒与精神生活的紧密联系。他认为饮酒不仅仅是一种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精神修行和形而上运动。通过饮酒品味,于微醺之中人们可以达到与真、善、美、道的相遇,实现身心的和谐与自由。宋代朱敦儒在《鹧鸪天》中写道:“天上人间酒最尊,非甘非苦味通神。”这正是对酒味通神、通人、通物特性的生动描述。从汉代的“举国皆若狂”到魏晋之后的“醉卧、醉如泥”,再到“醉乡”概念,酒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贡教授进一步指出饮酒乃学问之事,饮酒可以是一种思想方法,一种修行方式。
傅华、罗文军教授分享了在此次讲座中的感受和收获。他们认为此次讲座深度与广度并存,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我们能够得以一窥中国酒文化背后的哲学精神,感受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深远意义。 (文/田梅 图/杨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