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师德师风举报    |     科普基地                                                                                                   学院官方微博     |        院分团委微博

 
“茅奖”与“鲁奖”得主走进成都大学分享创作心路共襄文学盛宴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12-11
  查看:
  来源:

“茅奖”与“鲁奖”得主走进成都大学

                                                                                      分享创作心路  共襄文学盛宴

         1210日,冬日暖阳照耀下的成都大学迎来了一场文学界的盛宴。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都大学党委宣传部与我院联合主办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读书分享会在学校3131报告厅举行。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佩甫先生与鲁迅文学奖得主、杰出女诗人娜夜女士临现场,与近两百名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他们的创作历程,分享宝贵的读书心得。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钧,文新学院党委书记张蓉、副书记李建峰出席了此次活动。

                                                                            李佩甫:深耕平原文学,剖析人与土地的深度联结

      作为河南省作家协会的名誉主席,李佩甫的文学作品享誉文坛,多次斩获殊荣,其中便包括中国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茅盾文学奖。


       分享会上,李佩甫先生以《我的写作领地》为题,深情而细腻地阐述了自己的创作根基与核心理念。他自称为写平原的人,豫中平原这片土地不仅是其地理上的故乡,更被视为其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深刻反映了对人生百态的独到见解。李佩甫先生巧妙地提出把人当植物来写的创意,通过细腻描绘土壤与植物、人与土地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深入剖析中原文化在无形中对人的塑造与影响。他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

       李佩甫先生的分享,言辞质朴却饱含深情精彩的分享带领听众穿越至辽阔无边的豫中平原,也让人深切体会到那片热土上人们的坚韧不拔与执着追求。

                                                                            娜夜:直面人工智能浪潮,捍卫诗歌的语言高地

      紧接着,鲁迅文学奖得主、现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娜夜,以其独特的诗歌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观众带来了题为《诗,面对人工智能》的主题分享。

       在人工智能引发诸多行业震动的当下,娜夜先生笃定发声:芯片不是心脏而诗是语言的最高形式。她直言诗人无需畏惧人工智能,坚信至少在当下,技术虽能模拟文字组合,却难以触及诗歌蕴含的人性温度、细腻情感与深邃哲思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坚定守护的立场,同时也激发了在场观众对于科技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新一轮深刻思考。

       娜夜先生的分享观点新颖而深刻,让观众对诗歌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她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细腻与敏感,更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现场反响热烈

激发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此次读书分享会,更为我校学生提供了一次与文学大师近距离交流的珍贵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它不仅促进了文学思想的传播与交流,也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文学在不同领域和时代背景下的多元魅力与强大生命力。

通过李佩甫和娜夜的精彩分享,与会者对小说和诗歌创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对文学在科技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有了新的认识,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浓厚的文学气息,助力文学之花在校园中绽放得更加绚烂。






 
最新发布
11-25
11-25
11-25
11-24
11-20
11-11
11-11
10-28
10-25
10-25
 
学院新闻 更多... 
11-25
11-25
11-25
11-24
11-20
 
教学工作 更多... 
12-02
11-07
09-20
07-04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