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师德师风举报    |     科普基地                                                                                                   学院官方微博     |        院分团委微博

 
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5-04-15
  查看:
  来源:

2025414日上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王邦维应邀到我院做了题为《三个地名,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理解历史与神话?》的学术讲座。本次活动由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一带一路”与巴蜀文化数字化工程重点实验室主办,由我院副院长罗文军主持。

王邦维教授在学界享有盛誉,曾先后担任北大东方学系系主任、北大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等重要职务,长期致力于梵语及汉语佛教文献、佛教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其学术著作与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本次讲座中,王邦维教授以独特的视角,将中国云南的大理、古代西北印度(今属巴基斯坦)的犍陀罗、今天阿富汗的坎大哈三个地名巧妙串联,通过历史文献与神话传说的多维度解读,深入探讨了中国与亚洲历史、神话以及古代不同族群间交流的深厚内涵。

王邦维教授指出,地名背后往往蕴含的不平常故事。他引用拉施特的《史集》中关于三地的记载,将其作为为探究三地关系的重要线索。同时,他结合大理的神话传说,如《白古通记》中罗刹国与观音的故事,以及阿育王传说与大理的渊源,生动展现了历史与神话交织的魅力。在探讨三地名称传播途径时,王邦维教授提出蒙古人、印度或色目人、中国史书等三种可能性,并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分析,为理解古代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活动现场,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杨玉华向王邦维教授颁发了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编委聘书。杨玉华教授表示,王邦维教授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定能为中心在文明互鉴和“一带一路”相关领域的研究注入强大动力,助力《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提升质量。

近年来,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积极推进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致力于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学院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与巴蜀文化数字化工程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数字化传播。此次讲座作为学院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师生带来前沿的学术成果,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为巴蜀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新发布
04-14
04-08
03-31
11-25
11-25
11-25
11-24
11-20
11-11
11-11
 
学院新闻 更多... 
04-14
04-08
03-31
11-25
11-25
 
教学工作 更多... 
03-31
12-02
11-07
09-20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