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师德师风举报    |     科普基地                                                                                                   学院官方微博     |        院分团委微博

 
跨学科讲座聚焦文学人类学,深度剖析数智时代新议题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5-04-21
  查看: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5 年 4 月 18 日下午,一场以《文学人类学:数智简史与 AI关键词》为题的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主讲,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 “一带一路” 研究中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带一路” 与巴蜀文化数字化工程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罗文军主持,吸引了包括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及西北民族大学等院校的众多师生参与。



徐新建教授是教育部重点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荣誉理事长、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他长期致力于多民族国家文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丰硕,影响深广。在讲座中,他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智时代已然来临,人类物种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演化阶段。在这场“数智换脑”的演化变革中,文学人类学试图从概念史梳理到现场介入、AI关键词筛选与聚焦,去理解和呈现、反思这场变革演化进程。

徐教授指出,中国文学人类学诞生于比较文学,有经典-神话重释、旅游-仪式展演及多民族文学阐释等几大方向。以成都为核心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团队在“文以成人”核心问题聚焦下,秉持多元“人观”和整体“文学观”,进入到不同于传统人类学四大分支或三大部类的新范式类型。徐教授据此提出数智时代“文学的人类学”和“科学的人类学”二分人类学假说。而其团队目前对数智时代关键词从语词、语义到语用的演变研讨,在理解AI时代语言新问题、探究“人何以成人”问题的同时,也揭示科学的陷阱。



演讲结束,四川大学副教授梁昭、成都大学副教授李斌、中山大学博士后赵靓,以及成都大学文新学院副院长罗文军参与了对谈。他们从自身的研究领域出发,回应了徐教授提出的跨越文学边界,探究时代语词背后的文化心理、权力游戏问题,认为应当保持对当下的反思性,保持从文学认识人的研究视角。


文学人类学长期关注智人物种的表述与被表述,如今聚焦数智时代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交互生产与文本变迁。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多重挑战,徐教授的研究团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野出发,关注与之关联的新现象、新概念、新问题,推动文理兼容的跨学科研讨。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研讨的优质平台,助力大家深入理解数智时代的文学人类学,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学习提供了新方向。



 
最新发布
04-14
04-08
03-31
11-25
11-25
11-25
11-24
11-20
11-11
11-11
 
学院新闻 更多... 
04-14
04-08
03-31
11-25
11-25
 
教学工作 更多... 
03-31
12-02
11-07
09-20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