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张明明副教授来我院交流 助力科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为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的成果转化,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融合,更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月22-23日,我院中文系特邀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明明讲学交流。
4月22日晚,张明明副教授以《元杂剧志怪戏码的时空叙事及其舞台呈现》为题,结合其长期深耕的戏剧戏曲文献研究领域,从文学文本、舞台实践与文化语境三维视角展开讲座。讲座由中文系主任米昊阳主持,李天鹏副教授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百余名学生聆听。张明明剖析了元杂剧中时空交叠、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并借助舞台道具、声腔设计等史料,还原了元代戏剧“以简驭繁”的表演美学。张明明指出,志怪题材不仅是文学想象的载体,更折射了古代社会的信仰体系与审美逻辑,为当今文学研究与文化创意转化提供了丰富素材。

讲座结束后,张明明与师生展开座谈交流。针对学生提出的“学术方向选择”“考研专业衔接”等问题,他建议学生需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实际成绩报考,在打下扎实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非遗保护、数字人文等新兴交叉领域。

23日,张明明副教授结合自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开展座谈。座谈由中文系主任米昊阳主持,副院长罗文军、中文系严铭、余红艳、林健等教师代表参加。张明明分享了如何将传统文学研究转化为“大创”项目的经验,并以扬州大学的成功案例,为师生提供了实操建议。
本次讲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深化“新文科”建设、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系列举措之一。通过引入兄弟院校的优质资源,不仅拓宽了师生的视野,也为后续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未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将继续推动学术研究与教学改革深度对接,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人文底蕴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文:米昊阳 图: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