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责,创新大中小学教育衔接模式,我院邹晗老师走进四川天府新区元音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读书分享活动——“语言的魔法——从《你一生的故事》看语言对思维与认知的影响”,充分运用高校学术资源,助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进阶,开拓了“大学资源反中学哺教育”的全新路径。

此次分享紧扣中学“深度阅读与思维拓展”课程需求,邹晗老师将特德・姜科幻作品中“七肢桶非线性文字”的奇幻设定,与语言学中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相结合,并以中学生易于理解的图片与实例的形式呈现,生动地揭示了语言对思维认知的建构作用。这种将抽象学术理论转化为具象认知表现的讲解方式,既展现了大学学术深度,又贴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他们直观感受不同语言结构对思维的塑造。

在探讨“因果论”“目的论”“自由意志”等议题时,邹晗老师并未停留于文学情节,而是通过介绍双缝干涉、色彩认知等实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相关议题,深入了解语言对认知与思维的深层作用。互动环节中,他抛出“如果你能预知未来,是否会尝试改变未来的不如意事件?”以及“在语言学习中,你是否发现不同语言的思维习惯差异?”两个问题,引发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辨。
在整场分享中,邹晗老师凭借“学术严谨性+表达亲和力”的双重特质,为元音中学师生搭建起连接科幻文学、语言学与哲学的认知桥梁。活动结束后,参与师生纷纷表示,这种“大学学者走进中学课堂”的模式,既让中学生感受到高等教育的思想魅力,又为中学阅读课程注入了前沿学术视角。

此次活动,是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服务基础教育行动计划”的一个缩影。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借助“学术资源下沉”“师资协同培养”“课程共建共享”等多样化手段,不断深化校地合作,持续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校智慧,助力基础教育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