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师德师风举报    |     科普基地                                                                                                   学院官方微博     |        院分团委微博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为“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作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7-03-02
  查看:
  来源:

本网消息(文/张起)家庭、家族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风家学家教则是一个家庭、家族的灵魂。在上古的西周时代,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就重视家教、家风的培育,《诗经》中记载这方面的内容,如《小宛》抒发了乱世中不忘祖德,“夙兴夜寐”复兴家道的情思。中古时期唐宋的许多诗人也特别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如杜甫、韩愈、白居易、陆游都有“示儿诗”传世。可见家风建设是我国的悠久传统。

我的家庭是非常重视家风家学的传承的。作为教师家庭,我家两代人服务于成都大学教书育人,我的父亲张天健为成都大学都江分部中文系的教师,继承祖父的遗愿,一生致力研究唐诗,至我这一辈又传承父业,在成都大学文新学院从事文学事业的教育工作。可以说,就社会成员身份认同而言,我的家庭是传承有序的教师之家,就家庭事业而言,我家是文学世家,如诗圣所言“诗是吾家事”。

若要说家风家学渊源,得追溯到晚清我的外曾祖父马奉池那一辈,外曾祖父出自阿坝羌族一支,但却十分喜爱诗书,后因松潘番乱移迁崇州,青年时期在崇州做县衙师爷的工作。民国后受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相邀,毅然从军,在军中做文书一类的低级官员,后在西康金矿局担任文职,出差西藏染风寒病殁。早期受晚清洋务运动的影响,外曾祖父一生都十分重视子女新学教育,我的祖母马廉贞在晚清即能识文认字,并学会了打缝纫机的技能。未几,祖母进入婚嫁年龄,外曾祖父亦十分重视女儿婚姻,主持与我的祖父张挽澜定亲。张家是贫家,不比马家家世,但据说外曾祖父看中我的祖父聪颖能够读书,家庭条件倒不在意。张家在崇州属于小手工业者,世代以开匾对铺为生,但有机会接触诗书,至今家传明代字画各一幅,红豆木匣装,此文物祖父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曾携去参加青羊宫的“赛宝”大赛,被人出价八十大洋求购,可惜文革中毁于红卫兵抄家,只空余红豆木匣一函。受此人文环境影响,祖父从小就受诗书熏陶,在崇州读书名气很响,才有了张家与马家的姻缘。马家看重祖父的才气,小学毕业时,祖父参加考试,那时是在考棚里考,祖父当场做的一首诗就引起全县的轰动。祖父也喜欢机械,他自己设计、手工制作的独轮机,在崇州的机械大赛中受到好评。祖父的才气也受到了其授业师徐石丘的赏识,徐石丘游学日本,时为崇州教育局局长,将祖父提拔为崇州城关小学的校长。

后祖父考进川大改学工科,为川大机械系8期学生。川大时期正值民生凋敝,国运维艰,祖父以“工业救国”为志,改名张挽澜(学名张涛),取韩愈《进学解》“挽狂澜于既倒”之意。张家十分重视信誉,据说祖父川大时期与新女性的同学产生了爱情,但我曾祖父不同意,勒令其长跪病榻前发誓永不悔马家婚约。祖父强压痛苦含泪答应了父亲的严训。祖父川大毕业后回家乡遵从婚约与祖母完婚。婚后教我祖母学习英文,并把祖母送到成都参加师范考试,据祖母讲当时已有身孕,是坐滑竿上的成都,因为不久要生育而放弃。在我记忆中,儿时最爱听祖母背英文,常在祖母怀中听她背读英文,那音韵常常让我捧腹不止。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受川大群众社团组织的推荐,祖父离开故乡,进入宜宾刘文彩的新华轮船公司任总经理,经营宜宾至泸州的四条班轮。因二刘战争新华轮船公司被刘湘并入卢作孚船运公司,两公司合并后改名民生航运公司。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的长江大撤退计划中,卢作孚坚持从武汉直接运输国民政府物资至重庆,张挽澜则主张先由武汉转运宜昌,再用小船运抵重庆。此方案从春天斗争到秋天,最后卢作孚接受了张挽澜方案。此方案最后报蒋介石批准执行。(事见黄振亚《长江大撤退全景实录》)祖父在长江大撤退结束后,与卢作孚分道扬镳,退出民生公司。在重庆创办潼川机械厂、潼川贸易公司,但机械厂在日本人的重庆轰炸中毁于战火,贸易公司亦在外来资本的挤压下破产。四十年代是祖父人生最为困窘的时期。此时祖父开始阅读唐诗,并购买《唐代诗学》研究。

这可以说成了张家研治唐诗的家学新传统的开始。这本残破的书??《唐代诗学》,是祖父四十年代退出重庆民生公司时,生活暂时无着,在旧书摊购得的。是民国一位川籍文人写的,书极为粗糙,褐黄色嘉乐纸印制。解放后祖父将它转赠给了我父亲,并影响父亲走上了研究唐诗的专业之途,成了国内知名的研究唐诗的专家。祖父特意在书前写下给我父亲的题笺:

天健:

这是我八九年前买来消遣时阅读的书,可以看得唐诗的大概。你可以反复阅读,并探讨其中趣旨。熟读,体会就会加深。你并可向成都对诗学有研究的老师请教。

                         挽澜于渝,五六年十二月廿一日

   此时祖父在重庆,父亲刚考入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祖父对父亲学术的殷殷之情,让我想起杜甫的诗歌《宗武生日》: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出身于“守官奉儒”家庭,他为自己家世自豪,也常以家世、家风、家学、家教勉励儿子宗文宗武传承家学,并发扬光大。今我的祖父已远逝,祖父对唐诗研究给父亲的指示已成为张家的遗训,我以“孟襄阳”的诗句概之,就是“家世重儒风”。

因此当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都江堰工作,在父亲那里初见这本书时,竟然莫名激动,爱不释手,也做起了唐诗研究。受祖父、父亲的影响,我的生命也开始了在唐诗领域的起航。我的学术身涯中,得到了父亲的许多研究方法和心得,懂得了问学之道、为学之理、治学之法。白居易《吾雏》诗云:“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我的一切成就都来自家庭长期潜移默化的家学的熏陶和影响,我在唐诗领域取得的一点成就,算是自己无愧张家家声,对家族家风家学遗产的继承。

在祖父家教要求下,父亲践行家学家风,在成都大学都江分部中文系工作至退休,总其一生,已算唐诗研究领域的专家,发表研究唐诗的学术论文六十多篇,出版专著《唐诗答客难》《笔记雅谈》《唐诗趣话》《唐诗答疑录》《唐诗:异文趣事今说》。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算是一个散文家,发表小说散文两百余篇,出版散文集《红尘旧梦》《再度红尘》《逝水流伤》《红尘残梦》,散文小说集《梦里徊徨》,旧体诗词集《听雨西窗试剑鸣》。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本人在成都大学工作,也算不没张家家风,主持科研项目四项,分别是:1、主持2009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唐诗异闻趣事今说。2、主持2010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李白另类人生及其创作动力揭秘。3、主持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董湘琴《松游小唱》校注、整理与研究。4、主持2016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唐诗解密。出版学术著作三部,与父亲合著《唐诗:异闻趣事今说》,自己独著《唐诗探骊》《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董湘琴< 松游小唱>校注、整理与研究》。发表科研论文四十多篇,包括《中州学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杜甫研究学刊》《古典文学知识》《中华文化论坛》《湖北民族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核心期刊。学术成果获奖两项,分别是《唐诗探骊》2015年获成都市人民政府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系列论文《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研究》2016年获成都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最喜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昭代将垂白,途穷乃叫阍。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

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倚风遗?路,随水到龙门。

竟与蛟螭杂,空闻燕雀喧。青冥犹契阔,陵厉不飞翻。

儒术诚难起,家声庶已存。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欲整还乡旆,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此诗大气磅礴,是杜甫献三大礼赋,受明皇垂重召试文章时所作。“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杜甫的得意、自豪,“家声庶已存”,他对杜家家声的流传的满意,无不在诗中纤毫毕现。这是古人对家教、家风、家学重视的典范,只有这样的家庭细胞多了,组成的社会才是美好和有文化、有传统的社会。

2013年春家族给祖父张挽澜修缮墓地,括其一生,父亲在墓碑上镌刻下:“实业期报国,贤能达士;黉宫盼成才,清白传家。”以垂示张家儿孙后人。父传家训,是近年来国家倡导“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背景下,父亲馈赠给我的精神礼物。

                                                               2017年2月27日草于嘤鸣湖畔


 
最新发布
11-25
11-25
11-25
11-24
11-20
11-11
11-11
10-28
10-25
10-25
 
学院新闻 更多... 
11-25
11-25
11-25
11-24
11-20
 
教学工作 更多... 
11-07
09-20
07-04
07-01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