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文/秦志鹏 图/杨光艳)如何从《新闻联播》中了解中国社会变动?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做网络直播?11月22日,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记者郑波于7202教室为新闻学院学生作《寻找新闻点,讲好中国故事》讲座。
郑波首先建议学生即使在新媒体时代下,也应多看电视,看节目,了解受众需要什么。“’新媒体传播有一种共同方式??“共鸣”。”他强调,所有记者都需要寻找和发展新闻点,这是新闻最基本、最标准的要素。
郑波为学生播放三则自己参与报道的央视新闻短片:《猕猴桃》、《一颗肝脏》和《大熊猫》,并从中分析当今大学生应如何采访对象,如何做好新闻。《猕猴桃》讲述四川省顺溪县种植的猕猴桃曾远销海外,后因农药问题被停止出口而不断改变的故事。郑波以小见大,分析中国的供给体制改革的变化。“画面要有语言,要讲故事。一则好的视频新闻是即使观众未听到声音,也能了解到故事内容的。”“材料化”是新闻的表达,他提出新闻短片要接地气,要让观众看得懂。
播放视频《一颗肝脏》后,郑波为学生提出建议,新闻视频不能完全按采访顺序构架。《一颗肝脏》这则视频讲述儿童涵涵去世后,他的父母在大年初六时将孩子五个器官从成都捐送到重庆另一位女孩身上的故事。“拍新闻视频要写情绪,写氛围。”郑波先从孩子曾经的照片和视频为切入点,再用涵涵父母说的话渲染气氛,视频中拍摄到记者在视频中奔跑报道的画面,再切入受捐者手术,体现出这次行动的“急”和“人情味”。他再次提出,新闻视频不仅需要结构,同时也需要节奏。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直播需要互动,简单来说要让观众‘体验’现场。”郑波以《大熊猫》这则直播两只熊猫放归的视频为例,提出直播采访之前需对事物充分了解,才能在现场要有敏捷的临场反应能力;要告诉观众你正在做什么,但部分需要“留白”让观众听到现场声音。
讲座最后,郑波为学生提出的关于采访和网络直播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