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比较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四大研究领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兼顾了内容上的学科前沿性以及课程体系上的系统性。具体而言:在学科前沿性上,吸纳国内外学术界重要成果;在系统性方面,以比较文学的基本问题为本,宏观上融入作为文学史背景的“中西文化史”,微观上引入基于“外国文学”、“中国文学”、“文学概论”、“西方文论”等基础知识,侧重培养学生通过对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综合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实际的论文写作训练。课程侧重于对学生的开放思维、国际视野的培养。
本学期的课程是以教学组团队的方式共同讨论备课,教学团队由王涛老师、罗江老师组成。教学上以“线上教学”为主要的课程呈现方式,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翻转教学,基于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以问题——探索——报告——答辩——评价的研究模式,侧重强调学生以自己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帮助,建构自身对学科的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
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有:1、学习讨论:按课程进度,有步骤地安排学生研读,先由学生看视频、列出问题;教师重点论析各学派的发展脉络,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的学理逻辑,培养其思辨色彩;2、小组学习:每阶段的学习之后,会有案例分析,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入到合作式学习中,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总而言之,通过对大量视频材料及相关论文的观看、阅读,拓展学生对该学科的认知,扩大知识面,广泛涉猎西方社会、历史和哲学思潮等内容,掌握清晰的知识的脉络都有益处。
采取的举措包含了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具体有:1、课前进行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内容涵盖了24讲的课程教学PPT、600多时长的课程配套视频,四个章节内容的课后拓展阅读资料约10万字,以及学术前沿的英文资料;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超星平台的“活动”设置,采用了形式多样的签到、抢答、选人以及问卷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痕迹管理,并促使教学开展的丰富性,以及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分列了5个专项研究式学习专题。
从前期取得的成效来看,具体有:其一,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优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让学生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延展了,弥补了课堂学习时间的不足。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比较文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对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上也能有一定程度地了解。其二、研究型的学习方式,更多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的协助式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其三、目前的“线上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在听讲的过程中,及时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有助于老师快速解决学生的困惑。从目前近一个月的学习来看,学生提出问题的频率以及及时性都要高于之前的线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