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相关探索、研讨学术沙龙
5月24日下午,由成都市社科联、成都日报、成都大学共同主办,成都大学社科联、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成都学术沙龙活动,在成大图书馆二楼会议室举行。此次沙龙主要围绕“加快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助推国学经典进大学课堂探索”的主题,旨在引导从事国学经典教学与研究的专家们,高度关注现实的社会、民生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沿动态。在专家、教师的互动交流中,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的互相分享与探讨,积极为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好愿景出谋划策,添砖加瓦。成都大学“文新学院”承担国学经典导论课题和从事相关教学、研究的二十多位教师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并就此主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学术沙龙主持人、省级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课题负责人万平教授率先就“加快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助推国学经典进大学课堂探索”这一主题,谈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加快世界田园城市建设,是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理想形态,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实现成都市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可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田园城市的构建,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巧借天工的力量,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蜀郡太守李冰与儿子率领百姓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两千多年来一直泽被后人。近两年来,成都市各区、市、县因地制宜,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城市森林公园、生态大道、健身步道(绿道)的兴建,极大地改善了成都市民的人居环境和健身环境。成都市也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营造优良的城市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着力培育和形成最具开放魅力的内陆历史文化名城,应是成都未来城市发展定位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我们的国学经典导论课程开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万平教授说:“国学经典走进大学课堂,是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一次有效探索与实践。”他指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不仅是经济和生态方面的课题,还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课题。”教授国学经典,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乃至整个成都市民对自我文化渊源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大家的民族自信心,为城市建设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专家们在沙龙上各抒己见,探讨了自己在国学教授与研究上的经验和成果。刘兴均教授结合他与崔雪梅副教授主研的“成都市仿古文化街用字书写规范的研究报告”进行了专题发言,引起了在座老师们的阵阵热议。他们从4月11日起对成都周边的五大文化古镇:洛带、平乐、安仁、黄龙溪和街子与市区内四个具有代表性仿古文化街区:锦里(三国蜀汉文化)、文殊坊(佛教文化)、琴台故径(秦汉文化)、宽窄巷子(明清市井文化)等景区的标识、店铺牌匾、商品广告、会馆楹联、陈列馆藏文物的文字说明以及景区的介绍、导游图的文字标识等用字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采用拍照、笔录等方式,获取了近500张图片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成都市仿古文化街区社会用字存在以下问题 :
一是繁简转换存在误转、漏转和滥转等现象.繁简转换失误多达118处,占总数(490处)的24.08%;二是书写款式存在新体旧款和旧体新款等不合章法的现象 。书写款式不合章法的共计112处,占总数的22.86%;三是店铺牌匾旗幌,社区标语文告等都存在着繁简混用现象:繁简混用是五镇四区社会用字混乱的一种突出表现,多达199处,占总数40.61%;四是印刷与手写都存在着笔误现象:五镇四区印刷手写笔误共计29处,占总数的5.92% ;五是字体使用与场景不协调:这一类不当共计有10处,占总数的2.04%;六是少数用字有故作新奇之嫌:这一类共计有12处,占总数的2.45%;七是个别街区出现二简字、被废异体字、自创字、中外文杂糅和歧义字:这一类共计10处,占总数的2.04%,虽然为数不多,但其错误性质较恶劣,是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正改的一种用字现象。
刘兴均教授以繁简转换混乱为例,分析了成都仿古文化街区社会用字出现混乱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大陆地区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推行简化字,人们渐渐地与繁体字疏远、隔膜了,人们对繁简转换错误的识别分辨能力低,而对繁简转误的容忍度就高;二是广告制作公司在制作字牌时,多采用五笔输入,因此,只能打简体字,打出简体字之后,再点击将简体字转为繁体字的操作程序,一下全都转换过来了,这样就势必造成误转和滥转,有时还会出现漏转;三是繁体字与简化字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是导致繁简转换错误的一个直接原因。简化字对应繁体字之“一对多”的关系就容易发生误转或漏转,简繁两种字形在古代都有,而表义不同,把握不好就容易产生滥转;四是缺乏统一的规划,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
刘教授就如何治理成都仿古文化街区社会用字的混乱局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他认为,成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最初的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出“休闲之都”的特色,现在定位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而市区仿古文化街区和周边古镇是都市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成都建设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标志。成都的仿古文化街区也是成都的城市特色名片,在仿古文化街区这张城市名片上所冠之“名”与“字”的文化符号显性标志,绝不是无足轻重的事。俗话说:“字是人的脸,钱是人的胆。”仿古文化街区社会用字是否规范?是否正确?得不得体等,无疑皆直接牵涉到成都的对外形象,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杨挺副教授则从“加强本土城市文化研究,提升大学服务社会能力”角度,搜寻了大唐盛衰的地理见证与万里桥畔的文学记忆。在成都的古桥中,“万里桥”颇值得重视。成都在唐时,由于玄宗幸蜀,成为南京,使得成都与京都长安的关系大大的加强。“万里桥”因玄宗幸蜀经历此桥,它亦进入了京都文化的视野,因此,它也就与大唐的命运一起,成为历史记载与文学书写的素材。这中间的历史变幻、地理见证与文学创作的叙事反映,颇值得我们深究。
邓经武教授紧接杨挺老师的话题,谈到了“国学”与“成都学”。邓经武教授认为,研究国学,有不同的途径,经史子集等典籍、圣人思想、中国伦理道德体系、中国本土宗教、文学艺术等的研究,都是往昔多数学者惯常的研究路径、通道,而从一座城市的历史切入中国文化,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成都市目前正在全力营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其着眼点在于张扬中国特色和探索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建设路子。在全球化语境中,这种“特色”的基点和支撑,就是本土积淀并且沿袭千百年之久的文化。换句话说,无论是“文化中国”还是“文化成都”的建构,都会依托“国学”寻找资源。马克思说过:“古典的古代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不过这是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基础的城市;亚细亚的历史是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
成都作为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积淀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一个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聚焦点,往往荟萃着这个区域人类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的全部内容,而这些正是这个城市彰显特色的前提条件。我们可以用成都的城市发展历史,去楔入“国学”范畴的研究。通过一个城市的历史,去透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值得趋避的经验与教训,是城市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成都作为一个聚焦点,可以涉猎城市规模、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等,以及地理、历史、人才、经济、技术,城市管理机制、生态机制、监督机制和应变机制等诸多问题,这都是当今世界性“城市化”浪潮中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成都文化人对“国学”的研究,可以从“成都学”研究切入。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部分的“巴蜀文化”,荟萃于成都,从这里走出许多全国第一流的文化人。如中国哲学研究绕不开的严君平、扬雄、杨慎、廖平;历史学研究有“史学在蜀”定论;文学领域的汉代大赋、唐诗宋词、20世纪中国政治学、20世纪文学等,都有蜀人的身影……无论是“成都学”研究还是“国学”研究,都可以与其统一起来。认为,要关注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比如,“《红楼梦》早期版本在资阳发现之说”的可能性的研究。
座谈讨论期间,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勋宗当即将正在举办的第三届国学活动的主题展板喷绘设计图展示出来,请刘教授帮忙指正其文字书写是否符合规范,使原本看似专注于理论研讨的学术沙龙,更富于教学实践的鲜活色彩。张勋宗表示:“文新学院为了配合国学省级精品课程,还于2009和2010年的五月成功举办了两届国学活动,上至学校领导,下到广大学生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正在举办的第三届国学宣传普及活动中,我们又创新地开设了‘国学大讲堂’宣传国学经典、普及国学知识,希望这个大讲堂能在以后的国学活动中延续下去。同时,也希望国学沙龙活动延伸到同学当中,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国学研讨交流中来”。
文新学院院长谭平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田园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成都大学作为城市型综合大学,其国学教育应当如何定位?他认为,首先要立足于中国、四川、成都的过去和现在,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把成都建设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应当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自然资源遭遇掠夺性的开采和破坏,始终有青山绿水陪伴成都这座城市,绝不把今天的“成功”建立在严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基础上;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主流社会健康的轴心价值观的优势地位,健全的惠及所有公民的确保其基本温饱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高效、廉洁、亲民的政府,民主和法制素养稳步提高的公民,在对外的人和事交往中的海纳百川、雍容包容的城市胸襟和气度;三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首先应该建立在共有的信仰或共同坚守的精神家园上;四是人与自己心灵的和谐。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应该培养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心灵和智慧同步的君子,由这些真正有人文教养、能够赢得民众、学生尊敬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以及上流社会才能引领、带动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富强的国家。谭平教授提出,就我们教学的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来看,把国学和成都富有个性的丰厚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上述四个方面的和谐精神力量和理性思考,是十分值得探索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学教育在一所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定位,才能变得清晰。